關于掃墓
猶記得小時候,家里的長輩會帶著小孩子來到山里,去給已經去世的那些長輩掃墓,為什么帶孩子去呢,一是為了讓長輩記住自己的祖宗葬在什么地方,二也是為了帶個人狀狀膽,要知道如果一個人去陰森森的山溝溝里面上墳,還是感覺后腦勺陣陣發(fā)涼的,而小孩子比較活潑,話也多,一路不停地問,會發(fā)出聲音,那么魑魅魍魎會早早躲開。
我們家那邊如果哪座山上有一個墳地,墳的周圍肯定是雜草叢生的。平時也是任它雜草叢生,無人去管,只有偶爾有小動物會在里面坐窩。只有清時節(jié)的時候,那些子孫后代們會想起來要去祭拜一下祖宗,把墳頭草給割掉,露出墓碑。給掛上紙,上香點蠟燭,然后會拿一些三生(都是半熟的雞肉、魚肉、豬肉等,取3樣,叫三生)來祭拜。而這些祭拜的帶的東西,在下山之前也會全部留在山上,是不會帶回家的。
以前,家鄉(xiāng)的青年人外出打工的少,我們家那邊產茶油,茶樹山都被鏟的干干凈凈的,碰到墳頭就會繞開;而現(xiàn)在那些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,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,茶油本來產量也不高,山也沒人鏟了,每年清明節(jié)掃墓都是到處找墳頭,掃墓的時候也不再割雜草或者不會割那么干凈,所以幾乎每年都可能發(fā)生由于清明掃墓,哪里的山頭又被點著了的事故。
現(xiàn)在家鄉(xiāng)也還過清明節(jié),掃墓也還會去,但一般都只去1-2個山頭就結束了,比如父母還健在,那么父母會組織一起去爺爺輩的墳頭掃墓,如果父母不在的,年輕的一輩就只去父母墳頭掃墓就結束了,不像以前,都至少去往上3輩人的墳頭,一天之內翻好多山頭。當然,也有人直接就在外地不回家了,一年到頭也不會去掃墓了。
關于清明節(jié)掃墓的叫法
清明節(jié)掃墓在全國各地,有不同的叫法,比如北方人叫上墳,南方有的人叫拜山,梅州人叫掛紙、祀地、鏟墳、鏟地、割地、上墳、打醮墓等,我們家那邊隨梅州人的,叫掛紙,據說當年我們的祖先是從梅州那邊遷徙到江西的。
關于掃墓的時間規(guī)定
我們家那邊對于掃墓的時間還是有規(guī)定的。有一句諺語:“清時掛往前,冬至掛到年”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清明節(jié)之前都可以去上墳,提前2天,3天都行,不一定非要在當天,并且需看老黃歷上有一個清明節(jié)時辰,最好在那個時辰之前去,過了時辰就不要去了;而如果清明節(jié)沒時間去的,那么可以選擇冬天去,只要一過冬至,也可以去掃墓的,可以一直到過除夕之前都可以去。